在北京一帶,甜品是被作為飯前小吃在正餐前上桌2而在廣東一帶,甜品大多是飯后食用的小吃,也可作為宵夜的小品。只有海南不同,甜品幾乎都不以配角的形式出現,要麼充當夜宵的主角,如清補涼、雞屎藤,大部分攤檔都是用盡全力只經營好其中一項就算大功告成2要麼是咖啡店、老爸茶店主角,如燕稞、千孔糕或咖啡糕,與咖啡、老爸茶相伴而食。 海南的甜品會以這樣的方式出場,或許因為惟有如此,方可顯現出它們的魅力和與眾不同。在海南說清補涼,是一件狠難討巧的事。就連要談論哪一家的清補涼更好,往往也要爭得面紅耳赤。這實在是因為這種冰冰、爽爽的甜品,太受這個熱帶海島歡迎的緣故。 據說,早在上世紀20年代,海南就有清補涼,當時三五個銅板就可買到一碗清補涼。廣東、廣西等南方省市都有清補涼,但與海南清補涼相比,僅僅在原料上就會遜色狠多。如南寧清補涼,以銀耳、蓮子、綠豆為主打,幾乎就可以說是「銀耳蓮子湯」的別稱2而桂林清補涼,原料包括西瓜、菠蘿、綠豆等幾種,更像是「水果什錦冰」的味道。 海南的清補涼,原料少則十幾種,多則二十幾種,常見的就有花生、紅豆、綠豆、通心粉、新鮮椰肉、紅棗、西瓜粒、菠蘿粒、鵪鶉蛋、葡萄乾、涼粉塊、珍珠、薏米、芋頭等,其中綠豆解暑、西米營養豐富、西瓜美白、新鮮椰肉和菠蘿是海南特色水果、葡萄乾是北方特色食品,通心粉是西式食品,原料千變萬化,甜的、酸的、南方的、北方的、甚至國外的,有如魔術般完美組合。所以僅從原料來說,海南的清補涼就已經是別的地方不可比的了。 製作也同樣不馬虎。要將紅棗、綠豆、薏米、芋頭、西瓜、鵪鶉蛋等分開煮熟,像綠豆、薏米、芋頭等還要用糖水來煮,這樣煮出的綠豆、薏米、芋頭等本身就已經自帶甜味了,如果要等到最后才用糖水來調和,顯然就太遲了。 攤主會把這些煮好的原料在攤前一字排開,如果一時拿不定主意喝哪一家的清補涼,也可以先比較一下哪一家的原料更豐富些再做決定。 這些原料又經不同的糖水調製,就是不同的清補涼。最普通的是糖水清補涼,過去由於海南民間認為吃椰子容易脹氣,當時的清補涼就用製作好的普通糖水把它們組合在一起,就是一碗糖水清補涼。 現在最受歡迎的卻是椰子水清補涼和椰奶清補涼。其中椰子水清補涼就是用冰鎮過的新鮮椰子水來組合原料,透明的椰子水中,綠的豆、紅的瓜、白的鵪鶉蛋……單從顏色上就讓人浮想聯翩了。待喝上一口,椰子水的清甜伴著綠豆、西瓜、薏米的味道,又是別樣滋味。 椰奶清補涼則是用椰子肉製作出來的椰奶來調和各種原料。各種顏色的原料浸潤在乳白色的椰奶中,讓人頓時心生愛憐。喝上一口,滿嘴椰香,就連那些看似普通的原料,也變得不普通起來。 ![]()
![]() |
© 2005-2013 0898.com GMT+8, 2022-7-2 07:44 , Processed in 0.029635 second(s), 16 queries .